鄯善的历史人物 鄯善的历史人物有哪些
本文目录一览:
历史上的著名外交家有哪些,其中三位有灭国之功?
班超:东汉时期的班超以其坚韧不拔和军事才能,成功地恢复了与西域的联系。他不仅修复了汉朝与西域的关系,还巩固了边疆安全,击败了多个敌对势力,包括北匈奴和鄯善国。班超的事迹证明了外交与军事的巧妙结合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。 王玄策:唐朝的王玄策在处理与印度次大陆的关系方面展现了非凡的才能。
王玄策是唐朝时期的外交家,但在历史上却名气不显,甚至很多人认为王玄策是虚构的,或者说被夸大了功绩,其实不然,王玄策的功绩那都是实实在在的。王玄策原本只是一位县令,后跟随上护军李义表护送天竺婆罗门国使节回国;回国后不久,又以正使的身份带使团出使天竺诸国。
长孙晟这个名字,或许有的朋友是第一次听说,不过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儿子,即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,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一名长孙无忌。长孙晟是隋朝著名的外交家,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、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。长孙晟擅长弹丸和射箭,一箭双雕就出自他的事迹。
卫青: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,多次出击匈奴,为汉朝的边疆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。班超:东汉时期的杰出外交家和军事家,率领三十六骑降西域三十六国,驱逐匈奴势力,重建西域都护府。诸葛亮: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,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,帮助刘备三分天下,实现霸业。
王玄策虽然以一人之力,借兵灭了印度一个邦国,但这个历史上的“大事件”并没有引起唐朝足够的重视。王玄策只是因功被封为“朝散大夫”。朝散大夫是个什么官呢?从五品下,文官第十三阶,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当过这个官,有诗“吾年五十加朝散,尔亦今年赐服章”为证。
耿恭人物事迹——耿恭坚守疏勒城
耿恭坚守疏勒城的事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初到金蒲城,积极备战:耿恭被任命为戊校尉,驻守车师后王部金蒲城。他深知北匈奴的威胁,积极联络西域大国乌孙,并加强与后王夫人的联系,以了解敌情。耿恭督促屯田的同时不忘战备训练,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武装队伍。
耿恭新驻守的疏勒城仍属于车师后部(在今新疆奇台县半截沟乡麻沟梁村),城郭建于天山北坡山坡上,旁有涧水流过,具备固守的条件。当年夏7月,匈奴果然前来攻打耿恭。耿恭以逸待劳,先发制人,率领数千名勇壮士兵直冲敌阵,敌军顿时溃不成军,无力攻城。
疏勒城的守卫持续到公元75年的严冬,耿恭和剩余士兵依靠坚强的意志和忠诚,存活下来,并击退了匈奴的劝降。耿恭的故事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,更是忠诚和民族精神的体现。耿恭在军事上的出色表现和高尚的道德品质,使他成为后世颂扬的英雄。他的经历激励着人们在逆境中坚守信念,勇往直前,直至取得最终胜利。
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战争史上,东汉“戊己校尉”耿恭坚守疏勒城的故事,是战争史上一段悲壮的佳话。公元75年,东汉刚刚恢复西域都护府的第二年,北匈奴发起了猛烈的反扑。数万匈奴大军势不可挡,西域小国也纷纷倒戈。西域都护陈睦与两千多汉军壮烈牺牲。
疏勒城历史事件主要如下:耿恭驻守疏勒城:在东汉初年的动荡时期,耿恭将军被任命为戊己校尉,最初驻守在车师后部的金蒲城。永平十八年,由于匈奴攻击车师,耿恭率部转移至疏勒城,这座城位于深涧旁,地理位置利于固守。
耿恭知道匈奴不会善罢甘休,便带着部下移到城池坚固的疏勒城。七月,匈奴果然来攻疏勒城。乘匈奴尚未在城前形成阵势之际,耿恭带着将士出城痛击,打得匈奴抱头鼠窜。待到匈奴人好不容易摆好阵势,耿恭却撤回城里,紧闭城门,坚守不出。
古代中国为丝绸之路做出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
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人物主要包括张骞和玄奘。张骞:他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、探险家,被誉为“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”。建元二年,张骞受命出使西域,历经千辛万苦,先后到达大宛国、大月氏、大夏等地,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道路,即著名的“丝绸之路”。
虽大月氏不想与汉朝联合抗匈,但张骞在西域各国继续活动,还说服了几个国家与汉朝联合。准备回程时,他又被匈奴抓去,被软禁一年多后辗转回到长安。此次出使,张骞打通了从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,即著名的“丝绸之路”,并因军功被封为博望侯。
张骞 (约公元前164~前114年),汉族,字子文,汉中郡城固(今陕西省城固县)人,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、旅行家与外交家,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。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,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、葡萄、苜蓿、石榴、胡桃、胡麻等等。甘英 东汉(生卒年不详),字崇兰,东汉人。
嘉峪关位于中国甘肃省西部,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。历史上,这里见证了众多名人的足迹,其中包括张骞、刘备和曹操。张骞,西汉时期的外交家和探险家,他两次出使西域,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张骞的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精神,使得他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