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西族的舞蹈叫什么 纳西族舞蹈基本动作

前世今生2025-07-26 06:30:172

本文目录一览:

纳西族热美蹉纳西族热美蹉简介

1、丽江古城是国家 AAAAA 级景区,位于云南丽江,具有深厚历史和独特风情。以下是详细介绍:基本信息:丽江古城又名“大研镇”,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脉腹地,面积 279 平方千米。它始建于宋末元初、兴盛于明清,涵盖大研、束河、白沙三个古镇。

2、丽江古城又名“大研镇”,是国家AAAAA级景区,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。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:地理环境: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脉腹地,坐落在丽江坝中部,海拔2400余米,总面积279平方千米。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雨量丰沛。

3、丽江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,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,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以下是详细介绍:基本概况:又名“大研镇”,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脉腹地,占地面积279平方千米。

纳西族的民间艺术:打跳

1、纳西族的民间艺术“打跳”是一种流传广泛的民间舞蹈。流传地区:打跳流传于丽江市、宁蒗县、华坪县、永胜县、盐源县、中甸三坝等地的纳西族、傈僳族及一些普米族村寨。纳西语称“咚罗丽”或“纽踔”,意为“欢乐的跳舞”或“大家来跳舞”,也有地区因其舞时用笛子和葫芦笙伴奏,称之为“芦笙舞”或“笛子跳”。

2、“打跳”这一民间舞蹈,在丽江市、宁蒗县等地流传甚广,是纳西族、傈僳族及一些普米族村寨的瑰宝。纳西语中,“打跳”被称为“咚罗丽”或“纽踔”,寓意着“欢乐的跳舞”或“大家来跳舞”。在一些地区,因其舞时常用笛子和葫芦笙伴奏,也被称作“芦笙舞”或“笛子跳”。

3、纳西族民间舞蹈——打跳流传于丽江市、宁蒗县、华坪县、永胜县、盐源县、中甸三坝等纳西族、傈僳族及一些普米族村寨。纳西语称“咚罗丽”或“纽踔”。“咚罗丽”有“欢乐的跳舞”或“大家来跳舞”等含意。一些地区因其舞时用笛子和葫芦笙伴奏,也称之为“芦笙舞”或“笛子跳”。

纳西族舞蹈大型乐舞

综上所述,《白沙细乐》是纳西族舞蹈大型乐舞艺术的杰出代表,展现了纳西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造诣。

宗教舞蹈 东巴舞:纳西族东巴教东巴在举行仪式时所跳的舞蹈,有300多种跳法,东巴经中有专门的舞蹈教程。纳西族舞蹈文化不仅体现了纳西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,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。这些舞蹈不仅是艺术的瑰宝,更是纳西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打跳古称踏歌,俗称打腊利。常用的伴奏乐器有塞萧(直笛)、横笛、葫芦笙。打跳动作有三打脚、合脚跳、甩手跳、三步三摇晃等。白沙细乐有三个乐章是乐舞,即《坎磋》、《跺磋》、《跺麻磋》,此类舞蹈全部用于丧礼,边奏边舞或交替进行。麒麟舞,纳西语叫麒麟蹉。明、清时传人丽江,属中原道教艺术。

纳西族的舞蹈种类多样,主要分为四大类:歌舞、乐舞、表演性舞蹈和宗教舞蹈。纳西族的民间歌舞尤为丰富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《热美蹉》、《喂蒙达》和《阿哩丽》。《热美蹉》通常在丧礼期间表演,是一种带有祭祀性质的护尸舞,特点是无伴奏且歌舞一体,保留着原始歌舞的风貌,极为罕见。